张居正
熊召政
木兰歌 水龙吟 金缕曲 火凤凰
无论是读书、看剧还是任何一段生活,对我来说落幕永远是令人感伤。在日本的这一周里读完了《张居正》的最后部分,也正应了我此时离散分别的心境。
所有历史小说或基于历史的创作,都避不开一个问题:即无法改变历史上人物已知的既定结局。故而,张居正的故事也必然是坎坷荆棘、悲剧收场。
从纯文学的角度,本书最让我惊叹的是熊召政对明朝时期市井、官场、宫廷百相的描绘,细致入微仿佛置身其间。对于人物的刻画,避开了小说中对于正反面角色常见的脸谱化、扁平化问题,张居正、高拱、玉娘、金学曾、冯保、李太后、朱翊钧等等人物,在人与人、人与事的碰撞之中展现出丰富的人物弧光和形象侧面。
从小处说,从书中可以读到为人做事的道理——尽管这也许非常老生常谈了。张居正作为师长如何与作为皇帝与学生的朱翊钧相处,身居高位的幼年皇帝从质朴到诡谲的幽微转变,冯保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与外臣的拉扯向背,乃至胜残去杀的残酷斗争。
从大处说,可以读到即使掌握最大的权力,想要做事也会面对难以想象的困难。张居正说:“芝兰当道,不得不除。”对官员的“清流”与“循吏”之辩,就是这重矛盾的一部分。最为艰难的决定莫过于,反对你的人未必都是坏人,而有可能是好人,仅仅是政见不同,却不得不去得罪他们,乃至当作绊脚石冷酷地搬走。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固然是这个道理,只要争取士大夫、世家大族的支持,往往就足以摒弃不同的声音。但如果要反其道而行之,以亿万微末去对抗世家豪阀,便正如张居正自己所预料的,是直面惊天巨浪,置之死地万箭攒身了!
评论改革家,在盖棺论定时免不了要提及改革的成败得失。从结果上看,万历新政为大明王朝续了命,短暂止住了下坠的势头;但从人事上说,万历新政到最后也只是张居正的独木难支,可谓孤立无援,生前有门生刘台弹劾座主破明朝先例,死后有万历抄家师生一场终成空。也许,在封建时代的皇权语境下,“皇帝”在本质上便是无法教导的,若皇室以天下为私产,以百官为奴仆,那无论多少能臣干吏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罢了。正如历史上权臣难有善终,虽豪言“我非相,乃摄也”,也难逃历史轮回。遍观诸史,伊尹霍光张居正都在日后遭到清算,一旦臣子获取了超越名分的至高皇权,那祸患确实也只在旦夕之间矣。
张居正诗作
送初幼嘉年兄还郢三首
燕市重来二月初,翩翩意气曳长裙。
金门未献甘泉赋,宣室何人问子虚。
太乙夜燃东壁火,天池时化北溟鱼。
乾坤岁岁浮春色,环佩相将侍禁庐。
黄鹤楼中忆旧行,白萍江上此离肠。
天边日气残支鹊,帝里重华照骕驦。
燕市从未先郭隗,汉庭那得老冯唐。
思君何处堪情切,草色青青满建章。
秋深鸿雁落汀洲,嘹亮西风动客愁。
月下绿尊同郢酒,天涯青眼对吴钩。
萧关笳鼓惊寒柝,泽国芙蓉念敝裘。
爱尔明珠罗万颗,逢人莫向暗中投。
赠沈山人次李义河韵书为福严寺觉能上人补壁
苏耽控鹤归来日,李泌藏书不仕年。
沧海独怜龙剑隐,碧霄空见客星悬。
此时结侣烟霞外,他日怀人紫翠颠。
鼓棹湘江成远别,万峰回首一凄然。
赋得秋色老梧桐
凉露燕山秋自偏,高梧十寻殊可怜。
萧萧落叶当寒井,瑟瑟悲风起暮烟。
疑有凤凰鸣碧干,不堪哀怨付清弦。
皎月夜窗闲对汝,外人谁识子云玄!
出方广寺
偶来何见去何闻,耳畔清泉眼畔云。
山色有情能恋客,竹间将别却怜君。
瘦筇又逐孤鸿影,浪迹还如落叶分。
尘土无心留姓字,碧纱休护壁间文。
宿南台寺
一枕孤峰宿暝烟,不知身在翠微巅。
寒生钟磬宵初彻,起结跏趺月正圆。
尘梦幻随诸相灭,觉心光照一灯然。
明朝更觅朱陵路,踏遍紫云犹未旋。
摘录
南京为六朝故都,素有“北地胭脂,南朝金粉”之誉。衣冠文物,甲于江南。白下青溪,桃叶团扇,冶艳名姝,不绝于史。
徐爵说:“会用钱者,四两拨千斤,不会用钱者,千斤换来一屌毛。”
胡自皋问:“何为会用钱者,何为不会用钱者?”
“会用钱者,烧冷灶,不会用钱者才去烧热灶。”徐爵见胡自皋神情疑惑,索性捅穿了说,“比方说吧,你大把大把银子送给高胡子,这就是烧的热灶,他那里本来就火焰熊熊,还差你这把火么?你赶着去投柴火,人家并不领情。倒是那些冷灶,靠你这一把火,扑腾扑腾烧出热气儿来,人家才会记得你。”
“理是这个理儿,”胡自皋思虑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只是人家热灶办得成事,若是个冷灶,终究讨不来便宜。”
“胡大人此话差矣。”徐爵冷冷一笑,“既做官,就是一生的事业,哪能在乎一时的成败得失。你烧了三年冷灶,看似吃亏,到了第四个年头儿,说不定时来运转,冷灶成了热灶,你岂不也跟着鲤鱼跳龙门,落进了金窟窿!”
(皇帝驾崩)春秋不豫,鼎祚有变 龙驭上宾 大行
论道经邦 燮理阴阳的宰辅之志
“送大理寺鞫谳,治以重罪。”高拱毫不犹豫地回答,接着脸一沉,不安地说,“我所担心的不是怕殷正茂贪墨,而是怕他不贪墨。你也知道,他和张居正是骨头连着皮的关系。殷正茂出的问题越大,张居正的干系也就越大,神龛上的菩萨,请是请不下来的,要想让他挪位子,只有一个办法:搬!”
我家主子神息调摄停当,然后轻轻伸手往那琴上一探,悠悠一声响,像是有人在空濛静夜往那三万顷太湖水中丢了一颗石子。
柄国之臣
无意为书而深得个中三昧,随手写来尽得风流。
“千古宰相?”张居正情不自禁重复了一句,内心一阵激动,他自小的志向就是要当伊尹吕望一类人物,操庙胜之权行强国富民之术,“冯公公,你认为在下有这种可能?”
慎思笃行
冯保工于心计,不但看出内阁两位辅臣间的矛盾,而且蛛丝马迹萍末之风都了然于胸。
“你们两个也知道,这些银子也并没有装进我一个人的腰包。”李延又转回藤椅上坐下,心事重重地说道,“身边的人不说,好处自然都得了,还有京城几个部衙的要紧官员,也都礼尚往来,领了我的献芹之心。只不知为何平地一声雷,皇上来了这么一道旨意。”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忽然一阵大风起,金是沙来沙是金。
高蹈之士
公案三生白骨禅
“佛是什么?人心就是佛。”殷正茂回报一笑,但他笑得异样,让李延不寒而栗,“百净老和尚说的是讨便宜的话,算了,不扯这些闲话,咱们现在就去魁星楼。”说罢起身要走。
风雨如磐
可怜这些花容月貌之人,每到夜晚,一个个迟迟更鼓耿耿星河,饱受孤衾之苦。
苏州乃江南膏腴富饶之地,文华藻渥之乡,因此建在北京的会馆,比起别的州府,自然也就要胜出一筹了。
高拱致仕回家,不觉已闲居两年。但人在江湖,心存魏阙,无日不在盘算如何重登三公之位,在皇上身边调和鼎鼐,燮理阴阳。
也不等高拱斟酒,邵大侠自己把酒壶提过来,自斟自饮,浮了一大白之后,朗声说道:“人喜欢诗词歌赋,我喜欢刀枪棍棒;人喜欢凤阁鸾楼,我喜欢荒村古寺;人喜欢上林春色,我喜欢夕阳箫鼓;人喜欢走马兰台,我喜欢浮槎沧海;人喜欢温文尔雅,我喜欢插科打诨;人喜欢温情脉脉,我喜欢嬉笑浪谑。总之,恨人之所爱,喜人所不喜。故弄成现在这一副文不成武不就的样儿。”
“麻衣与柳庄都翻过几页,也受过二三高人指点,故略知一二。”邵大侠颇为自负,自斟自饮说道,“太师双颐不丰而法令圆和,眼瞳不大而炯炯有神,且鼻隼如塔,人中颀长,长颊高颧,眉扬如剑,十足一副腾搏万里的饿鹰之相,加之气色如赤霞蕴珠,沉稳中露出一股虎气。如此大贵之相,世间少有。形主命,气主运。有此相者,必位列三公。有此气者,说明已时来运到,内阁首辅归之太师,已是指日可待了。”
第二天,邵大侠就告别高拱,束装入京。其时已是枫叶红,芦花白的残秋十月。两个月后,经司礼监掌印太监李芳推荐,隆庆皇帝下诏,命高拱入阁主政,并兼吏部尚书,集首辅与冢宰于一身。
卖剑买牛望门投止
吹箫引凤从此无言
浮言私议
洞察幽微
母狗不摇尾,公狗不上身
一盆黑色,叫霓裳舞衣,一盆猩红,叫秋江夕照
琉璃蛋
高拱并不伸手去接那银票,而是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宋嘉祐年间刻印的《贞观政要》,翻到中间《贪鄙篇》一段,递给韩揖,说道:“你把这一段念一念。”
韩揖接过书,磕磕巴巴念了下来: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
邵大侠脑海里次第闪过李铁嘴和钱生亮的形象,下午见到的这两个人,可谓一忧一喜。邵大侠笃信神灵命运,想了想,答道:“气与数是两回事,气中有命,数中有术。命不足之处,当以术补之。”
高拱听罢大笑,说道:“好一个以术补之,好,好!命由天定,术由人造,按你的意思,我高拱气数未尽?”
反剪双手
鱼帮水,水帮鱼
病入沉疴
“不,是皇后的懿旨,贵妃娘娘的令旨。”
卿等功在社稷,万世不泯
一番风雨一惊心,花落花开第四轮。 行藏用舍皆天定,终作神州第二人。
怅怅暗数少时年,陈迹关心自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乞食院门前。